聽 生产菌株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称为菌种退化。菌种退化可以是形态上的,也可以是生理上的。如产孢子能力、发酵主产物比例下降等。就产量性状而言,菌种的负变就是退化。其他原有的典型性状变得不典型时,也是退化。最易察觉到的是菌落和细胞形态的改变。菌种退化是发生在细胞群体中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逐渐演化过程。
1.菌种退化的原因
聽 (1)基因突变 控制生产性状的基因发生负突变。在生物进化史中,遗传性变异是绝对的,而它的稳定性是相对的;退化性变异是大量存在的,而进化性变异则是个别的。在自然条件下,个别适应性变异通过自然选择就可保存和发展,最后成为进化的方向。在人为条件下,人们通过人工选择,有意识地筛选出个别正突变体用于生产实践。相反,如不自觉、认真地去选择,大量自发突变菌株就会趁机泛滥,最后导致菌种退化。这也说明菌种的生产性状不进则退。
聽 (2)分离现象 遗传育种获得的菌种若是多核,或是单核DNA双链之一发生突变,随着传代,其生产性状也将发生退化。这种退化是由于诱变获得的高产株本身不纯。高产突变只发生在一个核和一条DNA单链上,随着细胞分裂,核发生分离,突变基因和未突变基因发生分离,出现了突变的高产菌株和未突变的低产菌株。
2.聽 防治退化的措施
聽 (1)从菌种选育时考虑 在育种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孢子或单核菌株,避免对多核细胞进行处理,采用较高剂量使单链突变的同时,另一条单链丧失了模板作用,可以减少出现分离回复现象。同时,在诱变处理后应进行充分的后培养及分离纯化,以保证获得菌株的“纯度”。
聽 (2)从菌种保藏角度考虑 微生物都存在着自发突变,而突变都是在繁殖过程中发生或表现出来的,减少传代次数就能减少自发突变和菌种退化的可能性。
聽 (3)从菌种培养角度考虑 各种生产菌株对培养条件的要求和敏感性不同,培养条件要有利于生产菌株,不利于退化菌株的生长。如营养缺陷型生长菌株培养时应保证充分的营养成分,尤其是生长因子;对一些抗性菌株应在培养基中适当添加有关药物,抑制其他非抗性的野生菌生长。
聽 (4)从菌种管理的角度考虑 要防止菌种退化,最有效的方法是定期使菌种复壮。所谓的菌种复壮就是在菌种发生退化后,通过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从退化的群体中,找出尚未退化的个体,以达到恢复该菌种原有性状的一种措施。
聽
上一篇:常见的化学治疗剂
下一篇:代谢工程的定义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