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
聽聽聽聽 (一)埃希菌属概念
埃希菌属包括5个种,即大肠埃希菌、蟑螂埃希菌、弗格森埃希菌、赫尔曼埃希菌和伤口埃希菌。临床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大多数菌株是人类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
聽
聽聽聽聽 (二)生物学特性(性状)
1.形态与染色:为革兰阴性短杆菌,(1.0~3.0)μm×(0.4~0.7)μm.多数有周鞭毛,能运动。有菌毛、荚膜及微荚膜。
2.培养特性: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营养肉汤中呈浑浊生长。普通营养琼脂上呈灰白色的光滑型菌落。血琼脂平板上,少数菌株产生溶血环。在伊红美蓝琼脂上,由于发酵乳糖,菌落呈蓝紫色并有金属光泽。麦康凯和SS琼脂中的胆盐对其有抑制作用,耐受菌株能生长并形成粉红色菌落。
3.生化反应:吲哚、甲基红、V-P、枸橼酸盐试验(IMViC试验)为++--(肠杆菌属多为--++)。克氏双糖铁琼脂(KIA)上斜面和底层均产酸产气,H2S阴性。动力、吲哚、尿素(MIU)培养基的生化反应为++-.
4.抗原结构:大肠埃希菌的抗原由菌体抗原(O)、表面抗原(K)和鞭毛抗原(H)三种构成。现已知有171种O抗原,100种K抗原和56种H抗原。一个菌株的抗原类型由特殊的0、K和H抗原的代码表示,其血清型别的方式是按O:K:H排列,例如O111:K58(B4):H2.
聽
聽
(三)致病性
聽
主要是侵袭力、内毒素、肠毒素等致病因素引起各种炎症(如胆囊炎、泌尿系感染、肺炎、新生儿脑膜炎、伤口感染、菌血症及腹泻等)。内毒素还可引起发热、休克、DIC等。
聽
1.肠道外感染:主要由正常菌群条件致病,以泌尿系统感染常见,高位严重尿道感染与特殊血清型大肠埃希菌有关。如菌血症、胆囊炎、腹腔内脓肿
聽
2.肠道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有下列五个病原群。
聽
(1)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引起霍乱样肠毒素腹泻(水样泻)。
聽
(2)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主要引起婴儿腹泻。
聽
(3)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可侵入结肠黏膜上皮,引起志贺样腹泻(能产生粘液脓血便)。
(4)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又称产志贺样毒素(VT)大肠埃希菌(SLTEC或UTEC),其中O157:H7可引起出血性大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临床特征为严重的腹痛、痉挛,反复出血性腹泻,伴发热、呕吐等。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
聽
(5)肠粘附(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AggEC):也是新近报道的一种能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聽
3.CDC将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列为常规检测项目
EHEC的血清型>50种,最具代表性的是O157:H7.在北美许多地区,O157:H7占肠道分离病原菌的第二或第三位,是从血便中分离到的最常见的病原菌,分离率占血便的40%,6、7、8三个月O157:H7感染的发生率最高。且0157是4岁以下儿童急性肾功衰的主要病原菌,所以CDC提出应将大肠埃希氏菌0157:H7列为常规检测项目。
聽
聽聽聽聽聽 (四)微生物学检验
聽
1.标本采集:肠道感染可采集粪便;肠道外感染可根据临床感染情况采集中段尿液、血液、脓汁、胆汁、脑脊液、痰、分泌液等。
聽
2.检验方法及鉴定
(1)涂片与镜检:脓汁及增菌培养物发现单一革兰阴性杆菌,可初步报告染色、形态、性状供临床用药参考。
(2)分离培养:粪便标本可用弱选择鉴别培养基进行分离,脓汁等可用血平板分离,取可疑菌落进行形态观察及生化反应。
(3)鉴定
1)初步鉴定:根据菌落特征,涂片染色的菌形及染色反应,取纯培养物作生化反应。凡符合KIA:A/A或K/A、产气或不产气、H2S-;MIU:动力+或-、吲哚+、脲酶-;氧化酶-,IMViC:++--,可鉴定为大肠埃希菌。
2)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EPEC的鉴定:
EIEC的鉴定:应与志贺菌相鉴别,两者的主要鉴别试验可用醋酸钠和葡萄糖铵利用试验及粘质酸盐产酸三种试验。大肠埃希菌均为阳性,而志贺菌均为阴性。
ETEC毒素的检测:采用改良Elek法测定LT并采用乳鼠胃内灌注法检测ST.
聽
聽
EHEC的血清学鉴定:
聽
EAEC的鉴定:检测细菌对HEP-2细胞或Hela细胞的粘附性。
肠道外感染,经涂片染色,分离培养后,生化鉴定到种;由于大肠埃希菌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产酶株,该酶由质粒介导。对ESBLs产酶株所致感染需要采用碳青酶烯类或内酰胺类抗生素/酶抑制剂或头霉菌素类进行治疗。肠道内感染还需做血清分型、毒素测定或毒力试验。食物、饮料、水等卫生细菌学检查,主要进行大肠菌群指数检测。
聽
上一篇:鼠疫耶尔森菌及其检验
下一篇:幽门螺杆菌及其实验室鉴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