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博论坛

海博论坛

中文版聽聽|聽聽 English聽聽|聽聽 加入收藏聽聽|聽聽 客服热线:400-0532-596
海博论坛论坛微信公众号
海博论坛论坛天猫旗舰店
新闻资讯

超级病菌应对之策:善待细菌和病毒


录入时间:2011-11-4 9:53:46
聽聽聽
聽聽聽面对当前的“超级病菌”,摘录两年前的一段文字,对大家了解、预防和治疗由“超级病菌”引起的疾病会有所帮助。
  讨论中西医结合,很容易想到细菌和病毒。医学对细菌、对疾病的认识是很肤浅的。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对感染细菌的具体种类、数量、毒性等都不能作出尽可能精确的判断,不能比较精确地确定用药品种和剂量,随时进行比较精确的检测和治疗监测,以特别有针对性地比较精确用药和最小剂量用药。抗生素的应用尤其是滥用导致了菌群失调,破坏了体内的菌群平衡,给下一次的细菌感染“优化了”环境、创造了条件。
  如果把每个病人的致病菌种群、数量、毒性、药敏等指标都能够做到比较精确的检测,用最敏感、最有效、毒副作用最小的最小有效剂量来治疗,做到对病人的伤害最小、疗效最佳是最理想的;假如把剂量加大几倍、几十倍,效果仍然很好,其可重复性还是很高,可是这种用药显然是不负责任的,甚至是野蛮的,是对人的身体和心理粗暴地摧残,是非人性的,是以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为代价的。
  在临床上,如果把细菌的数量和毒性分成十个级别,在一群病人当中,这十个级别可能都有,如果所选择的药物以最高级别为标准来用药,那么细菌级别低的疾病肯定会有效。就是说,以这个方法得出的药物和剂量是可重复的。那么低于最高细菌级别的这些人,肯定不需要那么大剂量的药物,如果还以最大药物剂量来治疗所有病人,那么,对这些病人的用药显然是不科学的。按照个性化、个病化来处理病人才是最佳方案。可是,在药物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做又是比较科学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肯定又是不科学的了,因为这种方法对很多病人来说,药物的剂量大大超过了疾病治疗的所需剂量,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动态情况来设计调治方案才是最科学的、最人性化的。
  我们身上的细菌种群和数量不计其数,很多情况不是单纯针对本病致病菌来选择抗生素的,而是同时对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不是导致本病的致病菌,而非有益菌)产生作用(其实,现代的科技水平还是不能完全精确地对细菌进行个性化干预的)。这样,就有可能对非致病菌和有益菌造成伤害,有可能导致其基因突变,成为致病菌或者有抗药性的病菌、其他的细菌甚至是超级病菌,这无疑是助纣为虐,造成对身体的无辜伤害。还可以用人们常说的“杀人偿命”来比喻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比如,按照“杀人偿命”的标准就可以把任何杀人犯判处死刑,而不管他是故意杀人、过失杀人、正当防卫杀人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我们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往往和这个现象相似:不管你是什么细菌:是致病菌还是非致病菌、是敏感细菌还是抗药细菌、是有害细菌还是有益细菌,通通接招,碰到谁是谁,哪个不行哪个完蛋,到头来,很多我们不想杀灭的细菌被无辜杀掉了。甚至还有的医生美其名曰:老太太骂街,就这一片儿。试想,如果这些细菌有思想的话,它们作何感想?尤其是有益菌,成天在为我们的健康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到头来被不分青红皂白地统统杀掉,残害了很多与我们休戚与共、和平共处的好朋友、好伙伴,造成无辜的牺牲,或者由于我们的不正确用药,促使某些细菌的基因慢慢发生变异,转变成人类的敌人,培育出众多的超级细菌和病毒,再回头进攻人体,使之患更加难治的疾病,人类就又需要研究出更强力的抗生素对抗,进而又有一批超级细菌产生,造成恶性循环。将来可能有一天,人类将失去对细菌的控制,反而可能成为细菌的美味佳肴。
  中医药在于调理机体的抗病能力,来适应、抵御这些致病菌,这样不但不会造成伤害,还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使得非致病菌和有益菌正常生活,而对致病菌的毒力有一个中和作用。必要时联合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效果应该是很理想的。
  细菌和病毒,别看它们个头小,可是,在人类面前,绝对不是什么弱势群体,我们不应该小看而应尽量善待它们。否则,给人类造成灭顶之灾的可能就是这些“小东西”。
(东北网)

上一篇:如何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下一篇:基因改良大肠杆菌产出新型生物燃料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聽聽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聽聽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聽聽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聽聽18562658263聽13176865511
聽聽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
(注:以上手机号均与微信同号)